更新时间:2021-08-30 10:09:31 作者:admin 来源: 点击数: |
今年来,开江县紧扣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依法治国新要求,以法治乡村建设为着力点,聚焦“基层行政执法、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社会治理创新”四个方面,助力“乡村执法效能、为民服务质效、群众法治意识、基层治理能力”四提升,积极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聚焦基层行政执法,提升乡村执法效能
一是重点乡镇率先改革。开江县积极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副中心任市镇进行试点,通过整合乡镇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构建“镇管面、队管片、员管线”三级监管体系,将监督、巡查、执法从镇延伸到村组,实现触角全域覆盖。随后,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重点领域长效整治。加大对乡村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渔政执法、私屠滥宰、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治理行动,有效打击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农民利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立案查处涉农违法案件13件,处罚没款3.52万余元。三是重点人员能力提升。严格实施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切实开展行政执法专题培训,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对全县各乡镇(街道)8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业务指导和培训,全面提升全县涉农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聚焦公共法律服务,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一是体系完善化。健全巩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抓好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125个村(社区)成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室),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多元法治需求;在13个司法所开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电话即可获取及时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通过线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群众可在网上进行法律咨询,完成法律援助、公证、鉴定等申请。二是资源统筹化。全面整合基层法律服务资源,在1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设立公证协办点、法律援助代办点、司法鉴定联系点,在125个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公布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机构联系电话,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一站式法律服务。三是维权常态化。坚持从源头入手,以农民工欠薪维权专项活动为主抓手,大力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法治体检活动,提供法律援助“三优服务”,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来,县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农民工讨薪援助案件9件,涉及农民工32人次。
三、聚焦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一是创新宣传形式。持续推进“社会文艺 普法”“普法文艺轻骑兵”等活动,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进行法治宣传,提高群众学法积极性;坚持线上线下普法联动,积极构筑我县“LED屏、短信、网站、微信”四位一体宣传模式;围绕普法氛围营造,成功打造集雕塑、石刻、展板、小品、长廊于一体的牛山寺法治文化公园。二是丰富普法内容。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所人员深入乡村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以案释法等,重点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法治意识。今年以来,共开展乡村法治讲堂300余场、以案释法活动15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三是狠抓“关键少数”。聚焦乡镇、村(社区)干部,常态化开展集中学法活动,强化法治培训,着力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学法活动46场次。
四、聚焦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创新开展“有事请找我”工作机制。通过整合镇、村、组及社会各方资源,建立三支队伍、搭建三个平台、推进三项服务,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实现“政策咨询身边就有明白人、涉农事务一次就办成、矛盾化解村社就能行”的为民服务新体系。二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持续深化和推广“五访四谈三结合”矛调机制,及时更新基层调解组织机构、人员,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一线防范作用。今年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1353件,调解成功率达99%。三是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引导村民参与社会治理,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工作,抓牢民主法治创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法治文化、文明乡风转化为治理效能。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