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5-21 15:24:20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
长期以来,受外来干预、监督乏力、个人素能等因素影响,不少公安行政案件裁量尺度把握不准、随意性大、权力滥用,“同案不同罚、同事分开罚”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达州主动回应群众新期盼,统筹整合资源,成立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历时2年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安行政处罚均衡量罚系统”,规范了公安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标准,破解了困扰公安机关多年的难题,实现“同事同罚、同案同罚”。
“弹簧尺”变“刻度尺”,精准裁量有依据。树牢“模糊规定具体化、量罚标准阶梯化”的理念,坚持把法律条款和违法行为的精准对应、梳理细化等基础性工作挺在前面,全面梳理《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等行政法规的处罚条款,根据公安部的指导意见,按照一个违法行为对应一项行政处罚权力的原则,将公安行政处罚细分为治安、交警、网安、禁毒、出入境5大类,对不予处罚、减轻、从轻或者从重处罚的情形规定,结合违法行为的目的、动机、方式以及违法行为的性质、对象、次数、后果及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情况,将涉及裁量幅度的法律条款予以细化、量化,将每一种违法行为确定为多个处罚阶次,每个阶次对应一种具体行政处罚情形,合理设置裁量情节和阶次勾选项。全市使用同一把刻度更细致的“尺子”进行“度量”,系统总计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722项,在量罚标准上实现了统一、精准、规范。
“翻条款”到“钩情节”,按方抓药有底气。长期以来,同一违法行为既可以用国家大法进行处罚,也可适用于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种类多、幅度宽、空间大,基层民警查阅适用法律条款、制作执法文书用的时间较长。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后,在案件调查阶段,办案人员直接借助系统“裁量因子”为引导,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更加关注程序规范,使调查取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证据更有说服力。在案件量罚阶段,办案人员只需录入案情简介,系统即可自动生成适用的法律条款,实现“精准定位”。再勾选相关从轻或者从重处罚的裁量情节,系统自动生成量罚建议,对同类违法行为在实施行政处罚保持客观一致,让“说情扯皮”没有市场。2019年,全市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同比下降2%。
“小案件”集“大数据”,分析研判有支撑。均衡量罚系统上线运行以来,除性质和事实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外,所有行政案件处罚决定书下达前,都必须通过 “达州市公安行政处罚均衡量罚系统”进行处罚量罚。按照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要求,系统设置分级审核流程,办案每个细节都在系统中留有痕迹,实现了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倒逼民警在执法办案中必须合法、及时、客观、全面收集证据,确保案件质量。公安法制部门定期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综合研判,将5大类内容纳入系统监督范围定期抽查案件办理情况,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按季度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有效落实“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办案责任制。系统设置分析统计功能,可以实时统计辖区案件情况,科学研判辖区安全形势。均衡量罚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全市裁量各类公安行政案件1.9万余件。
“抵触反感”到“爱不释手”,效率提升有妙招。在均衡量罚系统推广初期,不少干警抵触情绪强烈,普遍认为增加了基层一线办案民警的负担。随着系统在办案一线推广普及和群众满意度的大幅提升,基层民警普遍反映办案“轻松了”,解决办案争议有“底气了”,均衡量罚系统逐渐成为基层干警的“办案神器”。态度转变的背后,缘于系统本身操作方便快捷和功能不断丰富完善。系统配套有行政处罚机关裁量基准电子手册,执法人员随时可以学习翻阅,生成判罚依据和量罚建议方便快捷。系统支持民警数字证书账号登录和系统账号登陆两种模式,极大方便了办案民警在现有的警务执法终端中进行操作。面对有异议的当事人,办案人员将案件通过系统“演示”给当事人,当事人面对处罚结果心服口服,有效杜绝“说情案、扯皮案”,案件审核也无需再为量罚是否适当而反复论证,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明显提升。2019年,在全省公安机关综合评价动态测评中,达州公安执法公信力位居全省第2位。
公安行政均衡量罚系统的推出,破解了困扰公安机关多年的行政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处罚”难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全国多地公安机关前来学习考察。省委政法委指派专门调研组,来达开展专项调研指导;省公安厅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目前,达州正在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打造量罚系统2.0版。
(市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