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49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屈军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149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我市推进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牵头狠抓实体、网络、热线平台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网络平台全部建立,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我局先后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法律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表现突出单位、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七五”普法特色亮点工作先进单位。
二、关于提案的落实情况
(一)关于指出公共法律服务认识不足,工作合力不够,建议构建系统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问题
为融合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力量,全市司法部门夯实基层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实现阵地建设新突破。一是实体平台全面建成。建成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9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283个,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6个。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室)建成率达100%。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先后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建立5个异地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全国率先推出“指导站 工作站”异地法援新模式,着力为达州籍在外务工人员零距离解决困难。二是网络平台全面拓展。推广12348四川法网、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运行达州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田城顾问小程序、“賨”法一键通小程序、建立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微信群,构建集9项公共法律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三是热线平台全面升级。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融入“12345”政务服务热线,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优化专家座席设置,组织律师150余名,实现7 c 24小时接听,指派值班律师跟踪回访。
您建议:积极落实政府购买服务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理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部门之间统筹协调,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是定期开展村(居)法律顾问“五个一”活动,助力多元法律服务扎根基层。广泛开展乡村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律所党支部结对”活动、“公证进乡村”活动、“司法鉴定机构服务乡村”活动等,让农村群众切实享受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法律服务。二是培育本地“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依靠群众自治实现法律服务“传帮带”。通过集中培训、片区培训、专题学习、以会代训等形式线上线下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知识培训,引导法律明白人当好法律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传递员、法治活动组织员、法治创建监督员、法律援助引导员,切实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能力。三是构建“行政 行业”管理模式,有效统筹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加强专业化、专职化的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根据行业特点、地域特点、专项活动,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人民调解网络和专兼职相结合的人民调解队伍。充分集结社会力量参与到各类专业化和技术性强的矛盾纠纷解决中。
(二)关于指出高端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建议构建专业化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全市司法行政部门牵头不断努力,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一是建立平台服务队伍。从市本级律师服务机构中组织专业律师从事“12348”热线平台值班,设置专家坐席,实现了法律服务平台从业人员专业化。二是建优专业人才队伍。聘请18名优秀律师、2名高校教师,组成“市委市政府外聘法律顾问团”,选聘47名由热心法治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领导、法治业务骨干,政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部分律师、公证员和院校、党校、行政学院具有丰富法学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的“普法讲师团”。选聘215名具有法律、医疗卫生、交通事故等专业知识人员组成人民调解专家库。选聘149名德高望重、专业知识精深的金融、建工、涉外、知识产权等领域法治人才组成仲裁员库。三是建设多元法律人才库。将全市815名法治专业人才分级分类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业务人才库,其中,高校法治人才15人,律师398人,公证员28人,鉴定人员68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85人,涉外法治人才42人,为推动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但是当前我市高端法律服务仍体现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您建议: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加强涉外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金融证券等领域的高端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法律服务。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是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由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行业协会牵头将每年培训、调研等活动列入工作计划,争取省律师协会、省公证协会、司法鉴定协会等的支持,加大涉外、金融、知识产权等业务的培训指导,加大与各兄弟市州的学习交流。二是动员全民参与学法普法。通过政府购买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包括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法律院校师生以及其他具有法律专业素质的人员,参与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等公共法律服务,壮大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三是持续深化多元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加大对涉外、知识产权、金融证券等领域律师人才的培养吸收。持续推进公证体制改革,促进人员、组织架构和财务管理等深化改革。支持重点司法鉴定机构增项,推进建立种类较全、服务更优的品牌化司法鉴定机构,加快培养专职司法鉴定人。加快达州仲裁委员会场地建设,促进仲裁委员会实质化运行,发挥矛盾纠纷诉源治理的重要作用。
(三)关于指出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建议构建规范化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的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健康发展,2023年,我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达州市法律援助补贴办法》,明确法律援助补贴的类型、费用标准和补贴程序。2024年,联合市财政局修订出台了《关于印发〈达州市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发放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个案补贴制度,将派驻调解室、个人调解室、跨区域性调解组织等新型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的个案补贴纳入保障范围,对多次调解不成功的纠纷案件和申请司法确认的纠纷案件给予适当奖补,有效提升人民调解员积极性。2024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结合本地实际。一是统筹上级补助和地方财力,优先保障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相关经费,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为312.8万元,法治宣传经费为221.77万元,法律援助经费为115.07万元。人民调解经费为698.2万元。二是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明确向上争取方向和重点,坚持多渠道争取、多层次推进,全力争取更多资金落地。
您建议:建立健全与群众需求、地方财力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将公共法律服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项目。加大对落后乡镇、偏远山区的政策支持,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是进一步明晰公共法律服务政府购买办法。结合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要求,配合财政部门统筹规划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制定市、县两级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指导目录,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和管理办法,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常态化。二是推动建立公益性法律服务补偿机制。对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通过奖励、表彰、免费培训等方式给予补偿和激励。
(四)关于指出公共法律服务普惠便捷性不足,数字赋能差距大,建议构建信息化的智慧法律服务平台的问题
针对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的智慧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主要以网络平台为搜索载体,以热线平台为沟通渠道,涵盖各类法律服务的普惠需求。一是全面拓展网络服务平台。推广12348四川法网、打造市司法局门户网站、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运行达州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建立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微信群,构建集9项公共法律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二是全面升级热线服务平台。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融入“12345”政务服务热线,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服务投诉等综合性服务。优化专家座席设置,组织律师150余名,配齐工作人员,实现7 c 24小时接听,指派值班律师跟踪回访。
您建议:加快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建立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构建与其他司法信息化平台的接洽,实现平台体系的网络化与现代化,形成优势互补、数据共享、协调顺畅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是推广全省司法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全省司法行政信息设计,管理运用好司法行政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全市公证业务管理、基层法律服务、法制宣传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管理,开展全省司法鉴定和律师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使之成为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建设的应用支撑。二是加强全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各县(市、区)公共法律中心自助终端配使用率100%,辖区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自助终端配备使用率不低于30%,积极推广运用好“田城顾问”“賨法一键通”微信小程序。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应用,普遍实行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监督,提供在线法律服务和落地法律服务。
(五)关于指出考评标准失范,建议构建全程化的公共法律服务监管标准的问题
针对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考核评价,我们在开江县进行了村居法律顾问试点工作,把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作为提高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创新研发“田城顾问”微信小程序,同时配套改革经费保障、监督考核、分析研判等多项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启智慧法律服务新模式。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效果通过线上考核。村社区以“用人者”角度,对法律顾问开展的服务订单、进行评价;县司法局从“行业主管”角度,根据村社区评价、法律顾问上传的履职资料综合打分。
您建议:通过网络征求意见、设立意见箱、开展座谈会等方式多措并举畅通服务反馈通道,丰富评价参与形式,引入第三方专家等进行多方位评价,真实反映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绩效。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是完善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大厅、站、点、窗口)的建设运行标准。规范场所、设施、人员、经费等标准,切实把各项公共法律服务职能有机整合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对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实行统一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二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包括各类法律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人员配备、业务规范、工作流程等具体标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公开制等制度,开展法律服务评查、服务质量检查公布、质量跟踪检查等工作。三是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机制。在公安机关(派出所)、法院(法庭)、检察院、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等场所悬挂法律服务评价二维码广告牌,在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公示法律服务评价二维码,由当事人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对法律服务进行评价。市律师协会、公证协会、鉴定协会每个季度将评价结果反馈至单位及服务人员本人,引导各法律从业人员依法依规诚信执业。同时,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服务大厅设置意见箱,定期开展座谈会研究服务对象意见建议。
最后,再次感谢屈军委员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您的宝贵建议,落实工作重点,创新工作形式,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达州市司法局
2024年7月23日
(联系人:公共法律服务科 唐渠北;联系电话:2146143,1365906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