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依法治市>> 正文

依法治市工作动态信息三则
更新时间:2020-01-09 15:28:13   作者: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科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开江县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2019年12月13日下午,中共开江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县司法局会议室召开,执法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宣读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学习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开江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工作细则》。县公安局、县生态环境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本系统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交流发言。

                                                                 (开江县依法治县办)

 

大竹县举行农村法治巡回宣传活动启动暨授旗仪式:12月13日,大竹县在县石河镇新华村举行农村法治巡回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县委依法治县办县司法局、石河镇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青年志愿者(普法志愿者)和群众代表等共计4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上,所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体宪法宣誓,为石河镇法治宣传队进行了授旗。启动仪式后,15名法治巡回宣传队队员统一身着普法志愿者服装,佩戴印有法治宣传标志的摩托车头盔,悬挂“法治巡回宣传”三角旗和车载喇叭,通过骑行摩托车巡回播放宪法法治音频的方式开展进村入户法治宣传。                                                (大竹县依法治县办)

 

 

万源市“五项举措”推进“五大工程”

 

为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达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推进会暨业务培训会精神,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法治万源”建设总体水平,万源市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掀起“五大工程”活动。

开会议,传学思悟提思想。万源市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了达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推进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各级部门要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部署各项工作;要牢牢把握“三个定位”,立足“五大工程”,解决好“三项问题”,全面营造工作新环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晰职能定位、强化思想认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攻坚克难,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如期完成。

制方案,谋篇布局明思路。一是市委依法治市办制定印发《万源市依法治市“五大工程”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要求;二是在达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五大工程”的基础上,结合万源实际,确定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明确重点任务;三是各地各部门制定本单位贯彻落实“五大工程”活动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步骤,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时限。

建机构,组织建设强保障。万源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五大工程”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设立对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责任单位具体抓,上级部门牵头抓总,业务部门分工协作,乡镇具体实施的上下联动、纵合横通的良工作格局,为扎实开展万源市依法治市“五大工程”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办活动,真抓实干稳推进。全面推进“大走访”活动。万源市充分运用脱贫攻坚验收期间广泛开展“大走访”活动。全市各乡镇部门职工深入田野乡间、走进千家万户,沉下身子听民声、集民意、摸实情。截至目前,共开展“大走访”活动1000余次。不断深化“大讲堂”活动。将“大讲堂”活动与“法律七(加一)进”深度融合,公安局、司法局等多部门充分利用“12.4”等时间节点开展“大讲堂”活动,市委党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培训内容,以“大讲堂”形式认真组织开展针对年轻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等各级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深入开展法治示范“大创建”活动。以开展新时代法治示范创建工作为核心,开展了多层次的示范创建活动。

严考核,以督代促抓落实。一是督促各单位积极报送“五大工程”活动开展情况的相关资料,对未报送和报送少的单位进行通报。二是采取重点督查、不定期抽查、不打招呼暗访等方式对各乡镇部门进行明察暗访,督促各单位抓紧抓实。三是将“五大工程”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严格绩效考核。                          (万源市依法治市办)

 

开江县法治护航助推“四城同创”

 

为助推达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简称“四城同创”),开江县充分运用法治手段,与市级一道同争创、共协同、齐进步,让法治护航“四城同创”。

出真招夯实法治“压仓石”。对标“四城同创”指标,着力开展“七大行动”强化创建基础。实施制度保障行动,健全文化保护、市容市貌整治、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标准;实施执法监督行动,加大对“四城同创”领域行政执法问题的整治力度;实施普法依法治理行动,营造全县人民共同支持、积极参与创建的法治氛围;实施决策参谋行动,切实为“四城同创”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等提供智力支持;实施纠纷化解行动,扫除“四城同创”工作的纠纷障碍;实施优质法律服务行动,打造“一小时”法律服务圈,发挥法律“外脑作用”;实施司法为民保障行动,严格追究破坏“四城同创”成果相关人员的责任。

严奖惩筑牢法治“防火墙”。组织公安、市、综合执法等相关执法部门,以“四城同创”为切入点,开展整治抛洒滴漏运输车辆专项行动,严查货运车辆载物抛洒等违规行为。着力强化执法人员城市道路的巡查力度,在峨城大道等处对运输车辆进行定点检查,严格整改不按规定装载、不加盖蓬布或遮盖不严密、沿途载物抛洒等违法行为。在各大广场、路口进行文明劝导,坚持“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流动巡逻防控模式,严查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依法净化城市治安环境。

重宣传提升法治护航“文明度”。本着培育“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全面共创理念,组建普法宣传“讲师团”,通过广泛深入村、社区、院坝讲解《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与“四城同创”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让百姓与“四城同创”同轨同向。开展开江县“普法文艺轻骑兵”巡回演出,通过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节目形式,寓教于乐着力加深人民群众对“四城同创”的认识,提升民众参与性和互动性。发挥镇村法律顾问作用,通过帮助村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从垃圾入箱、乘车排队、礼让行人等小事小节做起,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助力全县形成邻里和睦、礼让宽容、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开江县依法治县办)

 

打好平安建设组合拳 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

 

为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平安万源”建设总体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万源市积极主动作为,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基层治理职能,打好平安建设组合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领导包片抓落实。实行市委班子成员对联系乡镇平安建设工作包片督导,将全市52个乡镇划分成13个组,包片领导每月对联系乡镇平安建设工作适时开展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全面把脉问诊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治安隐患集中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化服务管理、“红袖标”大巡防、政法机关执法司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工作七大工作,及时研究制定提高平安建设满意度的具体措施,指导开展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社会评价工作。

多措并举强宣传。一是召开工作通报会。召开政法各部门工作通报会,通报今年工作开展情况、影响力较大案件办理情况、重点案件当事人回访情况、取得的成效,并在市电视台、万源发布、万源政法滚动播报。二是发布推送文章。充分发挥微信、QQ等新媒介的优势,在万源发布、万源政法公众号、各类微信、QQ群内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平安万源主题文章推送。三是召开工作会议。各地各部门及时召开干部职工会、村民大会,宣传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测评方式、答题技巧,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客观公正评价我市平安建设成效。四是开展大宣传行动。及时制发宣传册和宣传折页10000余份,营造全面宣传的浓厚氛围;组织基层政法队伍、红袖标群防队伍、网格员等基层平安建设力量进村组、进社区、进学校开展集中走访活动,听取群众对加强平安建设的意见建议。

模拟测评找症结。委托市统计局模拟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测评方式,对年龄在18—70岁之间的城乡常住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访问,及时梳理汇总全市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将测评结果通报各乡镇、市级各部门。对存在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逐一分析原因,明确工作措施,强力整改落实,逐项对账销号。

督促整改消顽疾。市委政法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市级各部门平安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督导,重点对2018年满意度测评以及模拟测评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整改成效和群众满意度;实地走访当地干部群众,了解干部群众对满意度测评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确保宣传工作落地见效。对督查中发现的工作不落实、弄虚作假的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责任追究。

                                                                 (万源市依法治市办)

分享到: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8 sfj.dazhou.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达州市司法局 达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话:(0818)2121341 地址:达州市西外新区永兴路2号市政中心11楼 E-mail:dzssfw@dzssf.gov.cn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17  蜀ICP备2021019136号
(浏览本网主页,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